为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,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产业数智化转型接轨,4月23日上午,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组织202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2315班、机电2317班全体同学,赴厦门数智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课程实训与职业感知活动。通过实地观摩、场景化实训与企业导师现场教学,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智能制造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走进数智基地:沉浸式体验前沿技术
在基地讲解员的引导下,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、智能机器人工作站及数字孪生应用展厅。基地内,自动化产线实时运行、工业机器人精准协作、AI质检系统快速识别的场景,让书本中的“机电一体化”、“工业4.0”概念跃然眼前。
“原来智能工厂的PLC控制系统是这样联动的!”机电2317班林同学在观摩AGV无人搬运车调度系统时感叹。基地工程师结合机电专业特点,重点讲解了智能装备的机电协同控制原理,并演示了物联网技术在设备运维中的实际应用,帮助同学们构建起“机械+电子+数字技术”的系统化知识框架。
实践课堂: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
基地为同学们量身定制了“智能产线调试”与“工业机器人编程”两大实践模块。在智能制造模拟工坊中,机电2315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尝试对微型智能产线进行故障诊断与程序优化。企业导师以某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线为案例,指导同学们完成传感器参数校准、机械臂轨迹规划等任务,强调“精准度与协作效率”在工业场景中的核心价值。
“课堂上学的电气控制图,今天终于亲手接入了真实设备!”机电2315班陈同学在完成PLC控制实训后兴奋地表示。基地采用“任务驱动+角色扮演”模式,让学生化身“技术员”、“运维工程师”,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
校企对话:锚定职业发展新坐标
活动中,基地特邀厦门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总监开展“智能制造人才需求”主题讲座。企业专家指出,机电一体化人才需兼具机械设计、自动化控制及数据分析能力,并鼓励学生关注“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”、“智能装备运维”等新兴岗位。
校企互动环节,同学们就“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”、“AI对机电行业的影响”等问题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。机电2317班张同学表示:“这次参观让我意识到,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懂技术,还要会用数字工具优化生产流程。”
收获与展望:以实践叩开职业大门
学习结束后,学院曾庆斌院长总结道:“此次学习将专业课程与产业实践无缝衔接,让学生看到技术落地的真实场景,也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。”
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与数智产教融合基地已达成深度合作意向,未来将联合开发“智能产线运维”、“工业互联网应用”等模块化课程,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体验,持续深化“岗课赛证”融通培养模式。